智能制造课题
 
 
 
 
 
文章内容页
当前位置: 首页>>教学资源>>实验教学大纲>>机械电子工程专业>>正文
电子技术基础 课程教学大纲
2021-01-11 17:13  

Fundamentalsof Electronic Technology

课程编号: 05251148

适用专业:机械电子工程

学 时 数: 64(含16学时实验)

学 分 数: 4

执 笔 人: 方重秋

编写日期: 20195

一、课程的性质和目的

本课程属于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。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,使学生熟悉电子技术的基础理论知识,理解电子电路的工作原理,掌握电子电路的基本分析和设计方法,提高分析电子电路的思维能力与计算能力,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有关专业课程和以后从事专业工作打下基础。

二、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

第一部分   半导体器件及其特性(8学时)

教学内容:

半导体的基本知识;PN结的形成及特性;半导体二极管的结构、特性、参数;二极管的基本电路及其分析方法;特殊二极管;半导体三极管的结构及工作原理;金属-氧化物-半导体(MOS)场效应管的结构、工作原理、特性曲线、主要参数;结型场效应管的结构、工作原理、特性曲线、主要参数;场效应管类别的判定方法。

教学要求:

了解半导体材料的基本结构及PN结的形成;掌握PN结的单向导电工作原理;了解二极管(包括稳压管)的V-I特性及主要性能指标;了解半导体三极管的工作原理、特性曲线及主要参数;理解结型场效应管和MOS管的结构、工作原理、特性曲线及主要参数;掌握根据特性曲线判定场效应管类型的方法。

重点:

PN结的单向导电性;二极管的伏安特性;半导体三极管的结构及工作原理;场效应管的结构、工作原理、特性曲线、主要参数,根据特性曲线判定场效应管类型的方法。

难点:

PN结的形成;二极管的伏安特性;半导体三极管的结构、工作原理、特性曲线及主要参数;结型场效应管和MOS管的工作原理、特性曲线。

第二部分   基本放大电路(10学时)

教学内容:

放大电路的主要性能指标;三极管基本共射极放大电路的静态分析、图解法和小信号模型法实现的动态分析;三极管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Q对信号失真的影响及其稳定问题;三极管共集、共基放大电路的静动态分析;场效应管放大电路的静态及动态性能分析;功率放大电路的一般问题、特点、分类;功率放大电路的输出功率、效率、非线性失真的计算;互补对称、乙类功放的工作原理。

教学要求:

熟悉放大电路的主要性能指标;了解半导体三极管放大电路的分类;掌握放大电路的静态分析,理解图解法对放大电路的动态分析,掌握小信号分析法对放大电路的动态分析;理解信号失真及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稳定问题;了解三极管及场效应管放大电路的特点;了解如何解决输出功率、效率和非线性失真三者之间的矛盾;掌握乙类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的组成、分析计算和功率BJT的选择;理解甲乙类互补对称功放电路的工作原理。

重点:

共射、共集、共基放大电路的静态分析;用小信号分析法对放大电路的动态分析;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的组成、分析计算和功率BJT的选择。

难点:

基本放大电路的静动态分析;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的组成、分析计算和功率BJT的选择。

第三部分   模拟集成电路(6学时)

教学内容:

电流源电路;差分放大电路的动静态分析、输入/输出组态、主要参数(共模增益、差模增益、共模抑制比等);典型集成运放电路以及集成运放的主要指标参数;几种专用型集成运放。

教学要求:

了解电流源的构成、恒流特性及其在放大电路中的作用;理解直接耦合放大电路中零点漂移产生的原因以及有关指标;掌握差模信号、共模信号、差模增益、共模增益和共模抑制比的基本概念;掌握差分放大电路的组成、工作原理以及抑制零点漂移的原理;掌握差分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和动态指标的计算,以及输出输入相位关系;了解几种专用型集成运放的电路组成及工作原理。

重点:

电流源的恒流特性;差分放大电路的组成、工作原理以及抑制零点漂移的原理;差分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和动态指标的计算,以及输出输入相位关系。

难点:

差分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和动态指标的计算,以及输出输入相位关系。

第四部分   逻辑代数基础8学时)          

教学内容:

数制、不同数制间的转换;码制、数码之间的相互转换;逻辑代数的三种基本运算、三项基本定理、基本公式和常用公式;逻辑函数的表示方法及其相互之间的转换;逻辑函数的公式化简和卡诺图化简法;最小项、最大项、约束项的概念及其在逻辑函数化简中的应用。

教学要求:

了解二进制的算术运算与逻辑运算的不同之处;掌握不同数制之间的相互转换;了解8421BCD码的概念;掌握数、代码之间的相互转换;掌握逻辑代数的三种基本运算、三项基本定理、基本公式和常用公式;掌握逻辑函数的五种表示方法及其相互之间的转换;掌握逻辑函数的公式化简法和卡诺图化简法;了解最小项、最大项、约束项的概念及其在逻辑函数化简中的应用。

重点:

逻辑代数的公式、定理;逻辑函数的表示方法及其相互之间的转换;逻辑函数的化简。

难点:

公式、定理、规则的正确应用;逻辑函数化简的准确性。

第五部分  组合逻辑电路8学时)

教学内容:

组合逻辑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与设计方法;常用的组合逻辑电路:编码器、译码器、数据选择器、加法器;用中规模集成电路实现组合逻辑函数;组合电路中的竞争冒险。

教学要求:

掌握组合逻辑电路的特点、基本分析与设计方法;理解编码器、译码器、数据选择器、加法器的基本概念、工作原理及应用;掌握用中规模集成器件实现组合逻辑函数的方法;了解组合逻辑电路中的竞争与冒险现象、产生原因及消除方法。

重点:

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与设计方法,常用中规模集成器件的功能和应用

难点:

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

第六部分 时序逻辑电路8学时)

教学内容:

SR锁存器;基本触发器、同步触发器、边沿触发器的功能分类及转换;触发器逻辑功能表示方法及转换;时序逻辑电路的特点、分类和功能描述方法;时序逻辑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;计数器。

教学要求:

了解SRJKDT触发器的电路结构、工作原理;掌握SRJKDT触发器的逻辑符号、逻辑功能表示方法、触发方式、动作特点及触发器间的相互转换;掌握时序逻辑电路的特点、分类、功能描述方法;时序逻辑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;理解计数器。

重点:

各类触发器的逻辑功能及触发方式;时序电路的分析方法;集成计数器的功能。

难点:

各类触发器的逻辑功能及触发方式;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

三、课程教学环节的基本要求

课堂讲授:

本门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,采用启发式教学、鼓励学生自学、培养学生自学能力。贯彻少而精的原则,精选教学内容,精讲多练。

讲授本课程内容时,应结合专业适当联系后续课程;授课建议采用板书和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的方法、以教师讲授为主,并结合学生的课堂练习、课堂讨论、习题课由学生自己上黑板做题、自学、课外练习等多种方法,以提高教学质量;指定相关的参考书,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。

实践教学部分(16学时)

序号

实验项目名称

项目学时

每组人数

内容提要

实验

项目

类型

实验

项目

要求

1

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

2

2

会使用示波器、万用表、信号源、晶体管毫伏表

验证型

必修

2

单级共射放大电路

2

2

连线、测放大器的直流参数、交流参数

验证型

必修

3

OTL互补对称功率放大器

2

2

OTL低频功率放大器的调试及主要性能性能指标的测试

验证型

必修

4

集成运放的应用—模拟运算

2

2

验证由集成运算放大器组成的比例、加法、减法和积分等基本运算电路的运算功能

验证型

必修

5

组合逻辑电路实验

2

2

掌握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方法与测试方法。了解组合逻辑电路的竞争冒险现象及其消除方法。

验证型

必修

6

译码器及其应用

2

2

掌握BCD/七段码译码器集成电路的逻辑功能和使用方法。熟悉七段LED数码管与BCD/七段码译码器集成电路的配接及其工作原理。

验证型

必修

7

集成触发器及其应用

2

2

深入了解基本RSJKDT触发器的逻辑功能。掌握集成触发器的使用和逻辑功能的测试方法。

验证型

必修

8

计数器及其应用

2

2

熟悉常用计数器芯片的功能及应用,用集成计数器芯片构成任意进制计数器。

验证型

必修

作业方面:

每次课后均应布置一定数量的作业,以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具体电子电路问题的能力。习题的类型一般应包括计算题、概念题和应用题等。课外习题内容以设计计算为主,也可以布置有利于培养的分析能力和加强重要概念理解的思考题。

考试环节:

期末考试采取笔试、闭卷形式,考试内容重点考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以及灵活应用的能力,课程成绩采用100分制记分。

四、本课程和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

本课程是电子技术基础课程,其先修课程为《高等数学》、《大学物理》等,为后续课程奠定必要的基础知识,只有学好本门课程,打好基础,才能使后续课程的学习取得满意效果。

五、建议教材和教学参考书

建议使用教材:

秦曾煌.《电工学.电子技术(下册)》(第七版).北京:高等教育出版社,2009.12

唐宇,陈大兴,范方灵,罗云松,明立娟,于娟编.《电子技术实践教程》.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,2010.01

教学参考书:

[1] 范娟张新建鲁艳旻.《电子技术基础》.北京: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.08

[2] 黄雪.《电子技术基础(第2版)习题详解与分析》.北京: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.01

[3] 康华光.《电子技术基础(模拟部分)》(第六版).北京:高等教育出版社,2013.12

[4] 康华光.《电子技术基础(数字部分)》(第六版).北京:高等教育出版社,2013.12

关闭窗口
 
 联系我们 | 网站地图 | 返回首页 
站内搜索:

版权所有:攀枝花学院机械工程实践教学中心